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22, Vol. 26 ›› Issue (18): 2952-.doi: 10.12307/2022.708

• • 上一篇    

国际首创中国自主全新知识产权“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假体 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入临床阶段

孟  浩,孙天胜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
  • 收稿日期:2021-12-03 接受日期:2021-12-04 出版日期:2022-06-28 发布日期:2022-01-30
  •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 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第7-11届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任职。

The first nove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reation by China in the world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otion-preserving cervical joint system implantation for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enters the clinical stage

Meng Hao, Sun Tiansheng   

  1. Department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 Received:2021-12-03 Accepted:2021-12-04 Online:2022-06-28 Published:2022-01-30

摘要: 回顾脊柱外科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及技术进步,脊柱创伤、退变及畸形矫正等手术越来越趋向于在重建脊柱稳定的基础上保留或重建运动功能。自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术以来,采用神经减压联合脊柱融合固定手术已成为脊柱外科医师治疗脊柱疾患不可或缺的标准方法。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量脊柱融合病例的长期随访,人们逐渐认识到脊柱融合手术牺牲脊柱运动功能也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保留或重建脊柱运动功能-非融合的手术治疗理念因此被提出,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正逐渐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认可和重视。对于颈椎、腰椎而言,已有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等多个非融合技术应用于临床,虽然还存在运动丧失、椎间隙骨化、移位松动等问题,但有些病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切除颈椎椎体骨质后,还没有相应的保留椎间生理运动功能的临床方法。
近期读了《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20年36期发表的“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国际首例报道”一文,很有感触。 作者贺西京教授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重建颈椎运动功能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探索工作,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多批次的大动物实验,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出由一个中间是微孔结构的人工椎体加两端两个球窝状人工椎间盘组成的可动人工颈椎。作者采用该技术治疗了2例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超过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出早期可动人工颈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椎体次全切除的基础上同时重建了手术部位颈椎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其结果令人鼓舞。但本病例报道还只是探索尝试的开始。在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同时,如何重建颈椎的活动功能?人工椎间盘-椎体的磨损、松动、融合等远期疗效及并发症问题如何经过更加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去做更深入的临床试验和长期的随访?随着材料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假体设计的日臻完善,可动人工颈椎作为一种新型的符合人体颈椎生理功能的非融合方法,可能将是未来脊柱外科重要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之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