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 彬, 彭银虓, 薛 力, 秦 辉, 梁益建.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42-1347. |
[2] |
葛 苏, 邹小宝,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张 双, 倪 菱, 陈育岳, 夏 虹, 吴增晖. 枢椎支点螺钉设计与其在寰枢椎脱位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48-1352. |
[3] |
刘 炎, 葛鸿庆, 管 华, 陈文治. 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84-1389. |
[4] |
林 旺, 王盈盈, 林伟民, 许胜贵, 黄其龙, 郭卫中, 林成寿. 新型胸锁关节钩状板的研发与生物力学测定[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95-1399. |
[5] |
颜 威, 蒋 涛, 吴昌桂, 孔 博, 奚小冰. 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外观、材质、固定带等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430-1434. |
[6] |
程才统, 韩鹏飞, 武太勇, 李 健, 付海军, 王羽姗, 冯 毅. 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457-1463. |
[7] |
韩昕光, 尹志江, 王祥成, 杨晨雨, 尚 剑.
改良滑槽植骨术加空心螺钉固定行胫距关节融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39-842. |
[8] |
王 敏, 马文泽, 李文成, 梁 材, 王进辉. 微型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骰骨粉碎骨折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43-849. |
[9] |
冯伟楼, 李树灏, 张 堃, 朱养均, 衡立松, 李子君, 张 军, 冯东旭. 前路钢板固定尺骨冠状突治疗复杂肘关节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50-855. |
[10] |
袁胜超, 谭志超, 林馥纯, 杜二珠, 郭金华, 杨 春. 关节镜Bristow-Latarjet术中打内固定骨道时CT定位肩胛上神经的应用价值[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56-861. |
[11] |
和雨洁, 王海燕, 李志军, 李筱贺, 蔡永强, 戴丽娜, 许阳阳, 王一丹, 徐雪彬. 学龄期儿童胸椎经“椎弓根-肋骨”单元内固定的数字化测量[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69-876. |
[12] |
申洪全, 陆 慧, 张孝华, 郭金伟, 杨博文, 余路鑫, 朱 明. 计算机辅助2枚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82-887. |
[13] |
汪 亮, 黄朝朝, 于娇娜, 顾卫东, 王 忍, 钱志艺. 桥接系统混棒与双棒结构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88-892. |
[14] |
郭天庆, 薛 飞, 冯 卫.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外侧壁分型的内固定治疗策略[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917-923. |
[15] |
陈锦涛, 韩树峰.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Meta分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938-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