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 彬, 彭银虓, 薛 力, 秦 辉, 梁益建.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42-1347. |
[2] |
罗海涛, 程祖珏, 吕世刚, 肖爵贤, 何 伟, 黄 凯, 范阳华, 祝新根. 显微镜辅助与传统直视下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464-1470. |
[3] |
刘 路, 王 星, 康小燕, 李贵花, 李筱贺, 高 尚, 蔡永强, 张少杰, 李志军. 7-12岁儿童颈椎关节突关节的数字化三维形态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77-881. |
[4] |
曹 斌, 左玉强, 李存瑞, 康伟峰, 于海泉, 苏敬阳.
成人无症状前凸型颈椎矢状面平衡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特征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6): 898-902. |
[5] |
张 璇, 李云朋, 张雪健, 尹传蓉, 邓 悦.
预成型钛网联合生物膜在美学区引导骨组织的再生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6): 4112-4117. |
[6] |
陈 盛, 刘建航, 刘本涛, 张兆剑, 李本澈, 张 帆, 李东飞.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作的关注热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4): 3890-3896. |
[7] |
杨 胜, 唐 超, 廖烨晖, 唐 强, 马 飞, 何洪淳, 钟德君. 颅底凹陷症患者枕颈融合过程中枕颈角和后枕颈角的合理选择[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3): 3654-3661. |
[8] |
吴 铮, 任 静, 万建杉, 孙 嵘, 武成聪, 刘克廷, 刘 涛, 欧 华. 步态周期下半月板损伤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1): 3299-3303. |
[9] |
张俊辉, 许华亮, 昌 宏, 林柱坚, 宋炎成. 颈前路零切迹融合器ROI-C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1): 3329-3335. |
[10] |
宋彦澄, 康立清, 申沧海, 刘凤海, 冯永健. 任务态fMRI对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及手术预后的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1): 3341-3346. |
[11] |
梁 龙, 于 杰, 魏 戌, 周帅琪, 尹逊路, 刘广伟, 谢 瑞, 谢 榕, 庄明辉, 朱立国, 冯敏山. 基于筋束骨理论建立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及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0): 3152-3156. |
[12] |
凌观汉, 李永斌, 潘学文, 林衡锋, 何 科, 李远春, 陆柏宇, 陈昌林. 中日友好医院分型股骨头坏死腓骨植入治疗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18): 2817-2822. |
[13] |
肖 强, 李小丹, 刘静莉, 曾纪焕, 邓 亮. 新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前路双侧椎弓根置钉的安全及可行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18): 2823-2828. |
[14] |
张春霖, 刘 洋, 尚利杰, 严 旭, 宁永明, 李东哲, 董 超, 曹争明. 基于PACS软件定量体积测量“监控”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观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18): 2888-2892. |
[15] |
尹振宇, 宋晋刚, 崔易坤, 蒲劲松.
前方双钛网支撑植骨联合后方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腰椎结核患者的脊柱稳定性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15): 2355-2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