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

    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
  • 图1|小鼠原代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结果: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该实验提取的小鼠原代BMEC高表达CD31及EMCN蛋白,具有H型血管特异性特征,见图1。


    图3|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血管生成的出芽过程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参与,通过划痕迁移实验考察H-BMEC的运动迁移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低氧组(0.54±0.04)划痕迁移率显著高于常氧组(0.40±0.0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低氧环境中,中药低剂量组(0.68±0.03)划痕迁移率与中药高剂量组(0.70±0.05)划痕迁移率均显著高于低氧组(0.54±0.0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划痕迁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见图3。


    图4|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结果:通过体外管形成实验可以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过程,检测H-BMEC血管生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低氧组在新生血管分支节点数及新生血管长度两方面均显著高于常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低氧环境中,中药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新生血管分支节点数及新生血管长度均显著高于低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中药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见图4。


    图5|温肾通络止痛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

    结果:成骨诱导培养10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与常氧组(1.00±0.13)相比,低氧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面积(2.30±0.27)显著增高,染色更深,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中药低剂量组(3.20±0.18)和中药高剂量组(3.62±0.29)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面积较低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中药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见图5A,C。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常氧组(1.00±0.14)相比,低氧组茜素红染色阳性面积(2.18±0.14)显著增高,橘红色沉淀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中药低剂量组(2.90±0.31)和中药高剂量组(2.98±0.16)茜素红染色阳性面积较低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中药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见图5B,D。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4-05-20  浏览: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