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15): 2838-2841.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15.042
• 组织构建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in tissue construc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李 强,杨 放,何江川
Li Qiang, Yang Fang, He Jiang-chuan
摘要:
背景: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体体质与健康、营养及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有关问题下,有关少数民族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系统评价及社会因素相关分析并不多见。 目的: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分析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特征结构,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的核心体质因素。 方法:监测样本随机选择2000/2008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的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籍7 7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3 270名,女生4 460名,年龄18~22岁。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广西聚居民族大学生形态、功能、素质进行探索性分析,试图揭示体质特征结构内在逻辑性。 结果与结论: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聚类情况分为3类,男生Ⅰ类“健壮型”832人,占25.40%;Ⅱ类“瘦弱型”1 353人,占41.40%;第Ⅲ类“虚弱型”1 085人,占33.20%。女生Ⅰ类“虚弱型”1 725人,占38.70%;Ⅱ类“瘦弱型”1 859人,占41.70%;Ⅲ类健壮型有876人,占19.60%。显示营养、呼吸机能、力量素质、形态体格为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6.875%、24.022%、9.667%、8.317%。从13项体质测试项目中筛选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100、肺活量、肺活量/身高、肺活量/体质量7项指标,分差、一般、良好、优良、优秀五级区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二阶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少数民族按体质类型最优分为:“健壮型”、“虚弱型”和“瘦弱型”3类人群。主成分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营养、呼吸代谢功能、力量素质、体格发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