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15): 2842-2846.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15.043
• 组织构建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in tissue construc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荣群1,杨 放2,何江川2
Shi Rong-qun1, Yang Fang2, He Jiang-chuan2
摘要:
背景:根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研究项目《广西边远山区聚居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发展研究》研究计划,对广西12个聚居少数民族18~22岁人群体质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影响少数民族体质各种因素。 目的: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寻找变量变化潜在的支配因子,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客观评价该人群体质健康水平。 方法:为了保证样本的同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参加测试对象父母必须是少数民族,监测少数民族样本为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毛南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回族、土家族12个少数民族族。采用现场调研、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大样本正式测试和建立指标体系4个步骤,对18 560名少数民族人群进行体质测试,求出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了解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并对人群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价。观测身高、体质量、肺活量、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指数各项指标。 结果与结论: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健康因子、营养因子、有氧代谢因子的状况。健康因子只有肺活量、体前屈、立定跳远是正数,其余3项为负数。3个共性因子对体质的贡献率分别为K1=61.551、K2=15.264%、K3=9.818%,总贡献率达到86.633%。其中健康因子最好是毛南族、其次仡佬族、第三是土家族。营养因子最好是水族、第二苗族、第三京族。有氧代谢因子的排序是仡佬族、毛南族、土家族。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各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