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14): 2549-2555.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14.016
• 干细胞移植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管雅琳1,孔繁明2,王世民3,吴 盛3,汪皖君3,唐 帆2,张文治4
Guan Ya-lin1, Kong Fan-ming2, Wang Shi-min3, Wu Sheng3, Wang Wan-jun3, Tang Fan2, Zhang Wen-zhi4
摘要:
背景:干细胞治疗神经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目的: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细胞移植前掺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移植组。移植组大鼠致伤后第7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脊髓损伤中心,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于大鼠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第7,14,30,60,90天进行BBB评分;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其脊髓组织中有无BrdU阳性细胞、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du+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及单染阳性细胞。 结果与结论: 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 < 0.05);生理盐水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0 d内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P < 0.05),至第9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 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单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