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
FLK-1+胎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实验用主要试剂及仪器:
实验动物:孕17-19 d的昆明种小鼠50只用于FLK-1+细胞分离及提取;昆明种小鼠46只,体质量(22.05±0.52) g,用于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均购自江西中医学院。
实验方法:
FLK-1+细胞分离及提取:健康孕17-19 d昆明种小鼠乙醚麻醉,体积分数75%乙醇浸泡20 min消毒,无菌取胎肝,PBS漂洗并剪碎,加4 mL 2.0 g/L浓度的胶原酶反复吹打5 min,加5 mL PBS洗涤,离心(1 500 r/min) 5 min,PBS重悬浮细胞,加入抗FLK-1(10-20 μL)孵育20 min,PBS洗涤,离心去上清,在沉淀中加入磁珠(10-20 μL)孵育20 min,加PBS洗涤后获得FLK-1+细胞备用。
体外诱导FLK-1+向肝细胞分化:FLK-1+细胞置于60%低糖DMEM 40% MCDB-20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4.7 mg/L亚油酸、1 g/L BSA、10-9 mol/L 地塞米松、10-4 mol/L抗坏血酸-磷酸盐、100 U/L青霉素和 100 U/L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中,调整细胞浓度至 1×104 L-1,将FLK-1+细胞接种在用胶原IV处理过的培养板中,实验组加入5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或20 μg/L 表皮生长因子,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诱导剂,37 ℃,体积分数5%CO2条件下培养3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抗原,RT-PCR检测基因表达变化,或进行移植实验。
流式细胞仪检测FLK-1+细胞诱导前后抗原表达:按常规方法操作。①细胞表面抗原:将悬浮吹散的肝细胞与FLK-1抗体孵育。兔抗鼠IgM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标记的抗体作为二抗。采用同形匹配的IgM作为对照。②胞内抗原:按照Cytofix/Cytoperm™胞内抗原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LK+细胞胞内抗原白蛋白。同形匹配的非免疫免疫球蛋白为对照。
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FLK-1+细胞诱导前后目的基因mRNA表达情况:用Isogen系统裂解细胞后,采用酚-氯仿提取总核苷酸。采用半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照,引物序列见表1。
动物实验:将99.9%四氯化碳用花生油释成40%的工作浓度,每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入毎10 μL/g工作液体制作小鼠肝损伤急性模型。实验组:26只昆明种小鼠,采用5号针将体外诱导3 d的FLK-1+细胞悬液(1×106 L-1)注射入模型小鼠尾静脉;对照组:20只小鼠尾静脉输入等量生理盐水。
指标测定:细胞移植后16 h两组小鼠自眼眶取血0.5-1.0 mL,用柠檬酸抗凝,离心2 000 r/min,取血清,用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记录64 h各组小鼠死亡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②细胞移植后 64 h小鼠死亡率。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x±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性检验,单变量两组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Kaplan-Meier分析用来分析各组间OS差异。
Log-Rank检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但对观察近期生存率有影响,更适合应用Breslow检验[5],因此实验采用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对生存期进行统计学检验,必要时参考Tarone-Ware检验的结果。以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