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30): 5539-5542.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30.008
• 人工假体 artificial prosthesis •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宏鸣,孙俊英,杨立文,曾金才,骆 园,杨茂伟,李永旺
Liu Hong-ming, Sun Jun-ying, Yang Li-wen, Zeng Jin-cai, Luo Yuan, Yang Mao-wei, Li Yong-wang
摘要: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龄髋关节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全髋置换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存在骨质疏松,骨量易丢失,以及骨愈合能力差等问题,在施行全髋置换时,应选择何种固定类型以及何种设计的全髋股骨柄假体最为理想仍存在不同意见。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锥形股骨柄假体全髋置换的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4-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70岁以上应用锥形股骨柄假体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5例(70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人工股骨头术后松动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分别于置换后1周、3,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X射线平片进行复查。 结果与结论:6例因癌症死亡,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55例随访六七年,平均6.5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0分。2髋出现轻度大腿痛,无一髋需行翻修治疗。置换后1年内X射线平片显示假体下沉小于1.5 mm者36髋。此后未再出现假体下沉。置换后3~6个月在Gruen 6区近段羟基磷灰石涂层部位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及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增高影像。此后所有患者包括Dorr C型髓腔者均无柄端周围的骨质增生或“底座征”,也无股骨近段或远段髓内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全部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提示锥形股骨柄假体的锥形设计特征既可获得置入髓腔后的初始固定,又可获得由于负重行走后的假体适度下沉所产生的二次稳定,用于高龄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中期疗效满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