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

    唾液体外诱导促进兔脂肪干细胞上皮分化
  • 图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干细胞形态(标尺为100 μm)

    结果:原代细胞接种至培养皿后,可见漂浮的圆形细胞,体型稍大的脂滴,并伴有部分杂质,24 h后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呈长梭形、三角形及多角形;培养7 d后,皿底细胞基本铺满,此时形态排列较集中,呈鱼群状分布,形态大多数为长梭形。随着细胞的传代,细胞形态分布逐渐规整,见图1。


    图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唾液干预后的脂肪干细胞形态(标尺为100 μm)

    结果:用48孔板接种第3代脂肪干细胞,分别加入0%,5%,10%,15%,20%,25%,30%唾液,观察细胞形态,见图2,培养4 d后可见15%唾液干预的细胞形态较好,见图2D,而20%唾液干预的细胞死亡增多,见图2E,直到30%时,脂肪干细胞基本脱壁,呈现圆形,见图2G。


    图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5%唾液诱导的脂肪干细胞形态变化(标尺为100 μm)

    结果:在初步预估唾液浓度后,采用15%唾液对脂肪干细胞进行培养,第6天时,发现未加唾液的脂肪干细胞形态大多数为长梭形,而加入15%唾液的脂肪干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长梭形细胞变短为不规则的扁圆形、三角形形状,见图3。


    图5|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各组脂肪干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量(标尺为100 μm)

    结果:诱导7 d后,阴性对照组无荧光表达,表皮生长因子组与唾液组可见绿色荧光,且表皮生长因子组细胞角蛋白19的荧光表达量要高于唾液组。诱导14 d后,阴性对照组可见微弱荧光,表皮生长因子组与唾液组细胞角蛋白19荧光量的表达明显增多,且诱导14 d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诱导7 d,见图5。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2-01-30  浏览: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