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去铁胺和干扰素γ预处理对人牙髓干细胞生长和形态的影响(标尺为200 μm)
结果:如图1所示,各组人牙髓干细胞均贴壁生长,形态均一,呈纺锤状。对照组的细胞密度高于去铁胺预处理组和干扰素γ预处理组,去铁胺联合干扰素γ预处理组细胞密度最低。
图7|各组小鼠移植皮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
结果:如图7所示,移植后第3天,空白对照组小鼠移植皮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出现急性脓肿,炎症反应显著,表皮和真皮均出现坏死,评分为4级;单纯干细胞治疗组移植皮片可见局灶性炎细胞浸润,有轻微表皮变性,评分为2级;去铁胺联合干扰素γ预处理干细胞治疗组移植皮片的皮肤附属器尚存完好,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评分为1级。移植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皮片仍显示大量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表皮、真皮坏死,出现慢性肉芽肿,评分为3级;单纯干细胞治疗组移植皮片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有轻微表皮变性,评分为2级:去铁胺联合干扰素γ预处理干细胞治疗组移植皮片没有发现表皮变性,但可见局灶炎症细胞浸润,皮肤附属器尚存完好,评分为1级。移植后第14天,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干细胞治疗组小鼠移植皮片已完全脱落;去铁胺联合干扰素γ预处理干细胞治疗组移植皮片仅有少许炎细胞浸润,表皮、真皮结构完整,附属器尚存完好,瘢痕修复好,评分为1级。尽管在皮肤移植后,3组动物所有的移植皮片均出现被排斥现象,但人牙髓干细胞治疗减轻了对移植皮片的排斥作用,而这种作用在联合处理组更加明显,这提示去铁胺联合干扰素γ预处理促进了人牙髓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图8|各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免疫组化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