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蒋代翔, 鲁 辉, 马 玲, 章 花, 刘定玺, 胜照友, 吴启梅, 刘 融 %T 基于三维骨折地图技术的跟骨骨折线分布研究 %0 Journal Article %D 2023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R 10.12307/2023.217 %P 2842-2847 %V 27 %N 18 %U {https://www.cjter.com/CN/abstract/article_18277.shtml} %8 2023-06-28 %X

文题释义:
跟骨骨折:跟骨是人体重要的承重骨,形状不规则,内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常因高处坠落等暴力损伤而致骨折,其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是最常发生骨折的附骨;此外,因骨折特征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且致残率较高。
骨折地图:又称“骨折线分布地图”,由Armitage等于2009年首次提出,通过多个骨折三维CT影像或三维重建模型,按特定解剖标志对齐到标准模板上,绘制骨折线并重叠形成“骨折线图”,随后以此发展出的“骨折热图”,这两种图像均属于骨折地图的研究范围。

背景:跟骨骨折在其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等方面复杂性极高,治疗难度大。现有的骨折分类系统多样,临床选择尚不统一。近年来骨折地图绘制技术愈发完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为全身各部位骨折的骨折特征及损伤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目的:绘制跟骨骨折线图并转化为热图,分析跟骨骨折特征。
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74足)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一位 34 岁健康男性(右侧)跟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作为骨折线绘制模板。将68例患者足踝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重建三维骨折模型,再将骨折模型导入3-matic 12.0软件,模拟骨折复位并与标准模板拟合,在标准模板上临摹骨折线,创建骨折线图并转化为热图,分析骨折特征。
结果与结论:①跟骨骨折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44-55岁,其中男性患者占85.3%,女性病例占14.7%;②跟骨骨折地图明显可见3条弧形带状高发区,A带:外侧壁环形高发区;B带:包含整个Gissane角并向外侧结节与底部交接处走行;C带:从后距关节面中间向后内侧走行,在内侧壁靠结节部向前部延伸;③结果表明,骨折地图能直观展现跟骨骨折特征,在跟骨的进一步分型、内固定设计、置钉策略、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验证等方面可以提供参考。

https://orcid.org/0000-0002-4965-7340 (蒋代翔);https://orcid.org/0000-0002-0575-3293 (刘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