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詹 乙, 王 彪, 马宇立,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T 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与常用方式固定迟发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 %0 Journal Article %D 2023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R 10.12307/2023.001 %P 385-390 %V 27 %N 3 %U {https://www.cjter.com/CN/abstract/article_17971.shtml} %8 2023-01-28 %X

文题释义:
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是基于Kummell病术后易于发生骨水泥移位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创新性螺钉,其具有中空的骨水泥通道,通过该中空骨水泥通道结构可以实现骨水泥快速注入的效果,并且使骨水泥能更好的和椎体结合为一体,以达到骨水泥更加稳定的效果。
生物力学:是由生物学和力学共同组成的一门学科分支,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很广泛,从系统、器官到生物整体都是其研究对象。生物力学重点研究生理和医学相关的力学问题,通过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起到指导临床工作的效果,故在当今的医学科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15具60岁以上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无骨折、畸形,均合并骨质疏松,获取T12-L2节段,建立L1节段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模型,分5组修复,A组:椎体成形;B组: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模型;C组: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模型;D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E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每组3具标本。在六轴脊柱运动试验机上测量各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力学特征。
结果与结论:①5种模型骨水泥填充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移位情况;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情况下,D、E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均优于其他3组模型(P < 0.05),且在前屈状态下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填充的骨水泥具有最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次是后伸状态;在左、右旋转情况下,5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D、E组模型6个运动方向上的骨水泥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提示,对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具有优于目前常用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无论单侧还是双侧置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https://orcid.org/0000-0001-6595-7469 (詹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