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正蓬, 王雅辉, 张义龙, 明 颖, 孙志杰, 孙 贺. 3D打印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恢复的半年随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6): 849-853. |
[2] |
钱选昆, 黄合飞, 武成聪, 刘克廷, 欧 华, 张金鹏, 任 静, 万建杉. 计算机导航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4): 3790-3795. |
[3] |
舒启航, 廖亦佳, 薛静波, 晏怡果, 王 程. 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4): 3810-3815. |
[4] |
葛 苏, 邹小宝,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张 双, 倪 菱, 陈育岳, 夏 虹, 吴增晖. 枢椎支点螺钉设计与其在寰枢椎脱位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9): 1348-1352. |
[5] |
杨 旭, 赵晓峰, 齐德泰, 王晓楠, 靳元璋, 周润田, 赵 斌. 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后颈椎的矢状位平衡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36): 5741-5748. |
[6] |
邹小宝,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葛 苏, 陈育岳, 张 双, 倪 菱, 夏 虹, 吴增晖. CT测量成人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数据设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36): 5837-5842. |
[7] |
张春霖, 尚利杰, 严 旭, 曹争明, 邵成龙, 冯 阳.
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3): 335-341. |
[8] |
向 熙, 司群超, 成伟益, 曹 平, 郑金鹏, 胡 冰.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27): 4398-4405. |
[9] |
福嘉欣,肖联平,王树森,李晓东,韩立强,王铜浩.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与传统AF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8): 1177-1181. |
[10] |
郑晓青,尹 东,顾宏林,梁国彦,昌耘冰. 斜向腰椎融合中不同型号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终板损伤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34): 5418-5424. |
[11] |
曹宗锐,郑 博,屈 波,蒋 涛,屈晓龙,陈天逸,张秀莉. 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双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8年随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32): 5110-5116. |
[12] |
邹小宝,马向阳,杨浩志,葛 苏,陈育岳,夏 虹,吴增晖. 新型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生物力学特征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28): 4529-4534. |
[13] |
姚立权,凌钦杰,李家颖,钟乐天,周兴平,刘锦滔,何二兴,尹知训. 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治疗化脓性椎间盘炎[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14): 2133-2139. |
[14] |
钟泽莅,胡海刚,林 旭,谭 伦,吴 超,曾 俊,邓佳燕. 测量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椎体“空壳”的体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7): 1038-1043. |
[15] |
黄明智,庄 勇,张 皓,尚显文. 骨小梁钽金属颈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融合中的应用及解剖形态学特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31): 4937-4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