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6): 1061-1064.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06.024
• 干细胞基础实验 basic experiments of stem cells •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海洋1,蔡春青1,谢翠华2,罗 琼1,孟晓静1
Chen Hai-yang1, Cai Chun-qing1, Xie Cui-hua2, Luo Qiong1, Meng Xiao-jing1
摘要:
背景:中性粒细胞极性是其趋化和产生防御功能的基础,而极性化过程中定向能力和侧足形成是重要的环节,目前相关研究的报道还很少。 目的:观察均匀浓度、陡峭浓度梯度、平缓浓度梯度3种实验模式下细胞极性过程中片足的方向和侧足的形成情况,试图找出研究中性粒细胞极性的方法学模式。 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急性分离人中性粒细胞。②均匀浓度、陡峭浓度梯度和平缓浓度梯度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对细胞进行趋化刺激。③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极性变化情况,判断细胞移动方向。④对细胞进行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actin聚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均匀浓度下,中性粒细胞极性化方向和移动轨迹随机分布。②陡峭梯度浓度下,41%的细胞呈现电极向心性分布。③平缓梯度下,68%的细胞表现为沿着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浓度的分布,χ2检验提示平缓浓度梯度实验模式存在较好的定向性。④三者均有明显的侧足形成,以均匀浓度为高,这与定向性呈现为相反的结果。结果显示平缓浓度梯度实验模式在研究细胞定向机制方面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对细胞定向的干扰可能来源于细胞侧足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