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19): 3601-3605.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19.039
•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stem cell cul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官立萍,余 杰,黄 冰,罗 挺,黄健发,刘 茜,林丽萍,张 敏,李凯婧,陈系古
Guan Li-ping, Yu Jie, Huang Bing, Luo Ting, Huang Jian-fa, Liu Qian, Lin Li-ping, Zhang Min, Li Kai-jing, Chen Xi-gu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真皮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自体移植的可能性。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细胞,则可解决许多免疫系统损伤疾病。
目的:探讨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
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条件培养基由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新鲜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以7∶3比例组成。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1~8 d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3,6,9 d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自身特异性标志CD73,Vimentin等,不表达造血系统特异性标志CD34,CD45等,且低表达HLA-I,完全不表达HLA-DR。诱导3 d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诱导前,细胞内和细胞间存在许多折光性强的囊胞样颗粒。除CD45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外,诱导后1~ 4 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D3,CD19,CD16,CD4,CD8的表达率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升高趋势,诱导后5~8 d处于平台期。诱导后3,6,9 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CD73,CD34,Vimentin,HLA-DR的表达无变化,HLA-I的表达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提示在体外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具有参与免疫系统损伤修复的潜能。
中图分类号: